2017-04-01 11:07:16 浏览次数:7084
2016年,中国的工程建设行业资质改革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简化了企业资质标准的部分指标,其中最重要的是取消了除最低级别资质对人员的配置的要求,。并在浙江、甘肃和安徽三省开展建筑业企业和工程监理企业资质“智慧”审批改革试点。
从这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中国工程建设领域的资质管理方式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到了改变的拐点。将会逐步走向国际上通用的个人执业的模式上来。强化工程师个人的主体左右,强化个人业绩,对行业的管理,也将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逐步转变。
另一方面,资质要求的变化,给建筑业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让传统不论是企业挂靠资质模式还是个人挂靠的模式都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传统建筑企业的扩张,往往建立在资质挂靠模式的基础之上,这几乎是业内中众所周知的事,主管部门也为此伤透了脑筋。很多企业长期靠资质挂靠,收取可观的“管理费”的形式生存,有的工程设计企业甚至把资质挂靠左右主要的收入来源,风险之大可想而知。资质改革强调以人为主体,追求全面市场化规范化,为企业,减轻了负担;为有技术水平和实力的企业提高了竞争力。
从大部分建筑业企业的角度来看,资质改革带来的最大利好,是给真正有技术水平,管理规范的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企业和个人的品牌化建设时代将到来。把握好这一大趋势,积极顺应改革趋势、加快技术实力、队伍建设、品牌建设在十三期间在混乱的竞争中脱颖而出。